首页
搜索 搜索

中国电影领军人齐聚金爵论坛:期待“果树效应”,让国产好片成为观众心之向往

文汇网     2023-06-16 21:43:06

“不要责怪观众挑剔”,是有的创作者信誉破产;不要只注重比拼特效,“中国电影现在或许更需要好的故事”;不要让中小成本影片跟大制作扎堆在同一条赛道竞争,“尽快实现分线发行能让观众的选择空间大大提升”……6月10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开幕论坛上,中影、上影、博纳、光线等中国电影行业的巨头公司掌门人,不同年龄的创作者代表们,在“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的主题下,探讨中国电影如今面临的变局与新机。

制片人、导演黄建新的一段话引发热烈掌声:“电影和观众的关系应该有种‘果树效应’,观众站在果树下,跳起来正好能摘到果子。中国电影应该和观众保持良性互动关系,要比观众高,但又有让人够一够的欲望,在互动的基础上把故事讲得越来越好,和观众的关系越来越近,在这方面中国电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论坛上业界大咖各抒己见,唯有对观众的认知是高度一致的——中国电影的前路,好作品在,观众就在。


(资料图)

满足观众的共情需求,将是打开市场空间的重要引擎

有数据表明,2020年到2022年,国产片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高位占比。

对此,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从观众与引进片的关系中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从中国电影产业化起步到现在,大概经历了20年时间。”20年光景,足以让原有的主流观众养成与中国电影同行的习惯,也等到了新一批年轻观众的入场。因此,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电影的新主流受众是在不断扩容的,“新主流观众对中国故事,对周边人和事共情、共鸣的需求更大了”。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一度依赖的好莱坞系列化电影仍在旧套路中打转。他们延续原先的故事结构,用高效的工业模板提供资本的安全选项,但复制粘贴式的懒惰创作、没有太显著提升的视听效果,难免让观众掉进审美疲劳的陷阱。“好莱坞影片里新意减少了,而中国自身于情于理的电影不断涌现,加之国产影片的技术能力和导演的创作能力、手法在不断提升,从自身文化自信的角度、故事的共情空间来看,国产片当然更吸引我们的观众。”

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也认同,当下国产片受欢迎,很重要的是现实题材作品能贴近内心、观照生活、引发共鸣。此前上影出品的《爱情神话》《中国奇谭》的爆红现象证明了这一点。他以《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举例,浪浪山的小猪妖之所以一跃成为“流量入口”,因其“打工人”的设定对许多初入职场打拼的年轻人而言感同身受。

“今年春节档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宣发、上片,市场的‘报复性增长’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只要电影好,观众就会回来。”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注意到,今年春节档《无名》的午夜场票房销售成绩不俗。这让他意识到需要更重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好莱坞电影成长起来的、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观众。“观察午夜档观影结构可以发现,中青年群体是主力。我们在新主流大片中尝试把主旋律题材做到类型电影里,希望中国电影在类型突破、美学突破上走得更扎实。”

新技术赋能固然奏效,好内容的返璞归真更为关键

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它就具有产品和作品的双重属性,人类世界的每一次工业革命,也都投射在电影的变革进程中。如果说过去20年世界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迭代一度被视作颠覆性的,那么近年来AR、VR、AI等新技术的涌入,是否会深刻改变电影的本质?

光线传媒集团董事长王长田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势介入,对动画电影的创作效能无疑是效果卓著的。“一名成熟动画师花一个月时间交出的场景图,经培训后的AI用一晚上就能生成几千张,质量还都不错。”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渗透到动画电影制作的各个流程是大势所趋,将带来创意、效能等各方面的提升。据预估,当人工智能参与动画电影制作,在原画等主要环节能提升50%左右的效能,在整个电影制作周期则提效30%。以光线传媒的作品为例,过去几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深海》等动画电影的平均制作周期在五到七年。而有了新技术赋能,加之光线目前集结了20多家公司一起做动画,未来,动画电影的面世周期将大大缩短。“我们希望每年能有三部动画电影上映,其中就包括明年可能上映的《哪吒2》《小倩》,还有中国神话宇宙系列作品。”

值得玩味的是,坐在一众电影资深从业者队伍里,中国移动咪咕可谓新进入局的“技术型玩家”,但其总经理刘昕在主张“技术发展推动多元化表达和消费”的同时,反而对“重技术轻内容”持审慎态度。刘昕觉得,电影生产者、创作者该焦虑的不是技术,“将来元宇宙时代的数字是无限广阔的,但依然还是要靠讲故事。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会替代老的,但故事永远是核心。无论VR、AR,还是MR,受众最终希望看见的核心始终是故事”。

这一点上,导演韩延深有感触。《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两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让这位青年导演迅速在观众心目中拥有姓名。本届上影节,他带来的老年题材影片《我爱你!》被选为开幕电影。韩延直言,创作者不该责怪观众挑剔,而是要扪心自问:观众的信任是否被提前透支了。“现在真的不是靠一两个噱头就能把观众‘骗’进影院了。也许原来我们用一些营销噱头可以吸引第一波观众,但他们看完后很失望、甚至很气愤,观众慢慢不太信任我们了,这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问题。”

新技术会被更新的技术替代,噱头、花式营销也有让观众厌倦的时候,内容创作上的返璞归真在此刻显得越发珍贵起来。于冬认为,剧集的崛起给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以好莱坞发展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好莱坞成就了一大批经典电影,而千禧年以来好莱坞在转变,转向了特效大片、转向超级英雄电影。在他看来,是美剧、英剧的崛起促成了好莱坞的改变发生。现在,中国电影也到了被剧集倒逼的关键时刻。这两年,《人世间》《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精品国产剧质量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这给中国电影以启示——现在可能不是单纯拼特效的时代了,而是要拍人文、拍故事,要靠讲故事、塑造人物来推动内容生产。

\n
\n\n
\n\n

作者:王彦

\n

编辑:王雪瑛

\n

责任编辑:邢晓芳

\n\n
\n\n
\n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X 关闭

华东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邮箱:2 913 236 @qq.com